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手游排行 手游排行

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及事迹简短_古今探险家的事例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有谁?他有什么探险经历?2.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100字到200字)3.古今中外有哪些探险家?并介绍其故事4.讲述探险家的故事按照古今中外 的顺序依次写下来5.请举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探险家和他们的事迹,简单说说就行.在说说探险的意义.谢谢6.向大家介绍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及经历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1.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有谁?他有什么探险经历?

2.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100字到200字)

3.古今中外有哪些探险家?并介绍其故事

4.讲述探险家的故事按照古今中外 的顺序依次写下来

5.请举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探险家和他们的事迹,简单说说就行.在说说探险的意义.谢谢

6.向大家介绍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及经历

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及事迹简短_古今探险家的事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

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会把人压成肉饼。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都会因缺氧而死。

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紧要关头时,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在绝处逢生的!”

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

“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

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

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

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

“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胆战心惊地问。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语气坚决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几分钟后,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接着,贝利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遍:“把活人当作鱼雷发射,每个人在被发射前,必须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气,再屏气半分钟,否则,活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鱼不小心窜到海面上内脏爆炸一样。”

看到有些船员满脸惊恐的样子,贝利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潜水员罗伯逊。他在呼完肺部空气后,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会儿,他的脸开始变红,转而由红变白。他发现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屏住气。就在这一刹那间,贝利按动了鱼雷炮的开关,透过观察孔,贝利看到鱼雷炮的炮管以强大的气流排开了周围的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涂有塑料防水胶的发射管口冲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伯逊被发射出去,不过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接下来进行得很顺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被鱼雷发射到海面上,连“胆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后只剩下贝利自己一人了。这时除了他自己外,潜艇内已别无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来按动电钮了。

此时舱内的氧气已消耗殆尽,如果他不能在5分钟内把自己发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长长地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往外排气。他竭尽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当肺部的空气被他一点一滴地挤完后,他马上开始凝神屏息地启动了开关,迅速钻入了炮膛。

“轰”的一声,贝利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飞,他的耳朵有点痛就像是飞机迅速拉升时的感觉那样,一刹那,他的耳朵听到了的水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

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几个头在一上一下,他知道这是他的战友们,他高喊:“我也上来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温慧玉07号

文章主要讲的是美国核动力潜水艇“黄蜂号”在波罗的海发生意外故障,23名船员被困在海底43米处的潜水艇内,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关头,炮手贝利果断勇敢地利用发射鱼雷的原理,把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最后使23名船员全部获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朴实,直白,简练地语言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巧妙地进行鲜明地对比把主人公写得真实,自然,朴实,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作者并没有极力地去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和华丽地词藻来给读者树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简单的语言描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内又失去了主帅时,大家的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和贝利的果断和冷静,这种鲜明地对比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临危不乱。更有胜者是他的胆识过人,“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不仅令遇难的伙伴们吓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这样的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就连我们深感佩服。“胆小鬼”的种种惊恐、质疑、怯懦和贝利的坚持,他可是冒着把把23名船员送上天国的危险来做的。在语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简短用力的话,三言两语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当我们经历了太多艰辛后,我们被城市的繁杂所蒙蔽了,我们疲惫了,慢慢地我们徘徊了,畏缩了,悲观了,停止了脚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失去了勇气,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应停下脚步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应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间是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在成长的路上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轻易地低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有放弃的念头,不管路要怎么走,无论希望是多么的渺茫,我们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希望,应该勇敢地坚强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因为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学家拉斯-维丁将就他们的出生盘对这两个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阐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伤而沮丧地站在南极大陆上。他们已经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行走了80天,只为了寻找亚孟森在一个月之前留下的帐篷。里面有一封致给挪威国王的信笺,而斯科特曾经答应了亚孟森一定将信件带回。后人提起这段故事的时候,都说,这封信将斯科特从一个南极考察者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备了不少犬只和马匹,但由于无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数的路程里,他们只能自己拖着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当他们支起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帐篷的时候,人数已经减少到了三人。曾经同行的体力最好的埃文斯因为营养不良和体力不支最先告别了队友。而后,奥茨两脚的冻伤继续恶化,疼痛难忍使得他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他不想让自己拖累了队友,于是一天,他挣扎起身,拉开了帐篷,回身望了望同伴,说:“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从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后人也再也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然而,严重的体力不支和极度恶劣的天气还是夺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临终的时日里,斯科特一直坚持写信和记日记。此刻,他已经远离了那些有关荣誉和成功的渴望,而成为这个探险队的领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终没有悲观,而是记录着关于英勇、信念和壮烈的一切品质。

半年以后,人们找到了这个帐篷,发现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尸体还安详地躺在各自的睡袋里。后来,人们用滑雪橇制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们的墓前。

世界探险家述说十大探险经历

搜狐体育讯 法国《周末三日》周刊2月26日—3月3日一期刊登了一些探险家与北极约会,同鲨鱼共舞,驾驶F1赛车,亲近大猩猩等惊险、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分享他们亲历的难忘时刻和战胜艰难险阻的欢乐:

“与猩猩共同生活一个星期”

热拉尔·洛伦齐,48岁,工程师。“借助于献给自然主义艺术家迪昂·福塞的**《薄雾中的猩猩》,卢旺达山区里的野生猩猩声名远播。它们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这些猩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现在仅存650只,分布在三个国家:卢旺达、乌干达和刚果(金)。这次旅行是亲近这些巨兽的唯一机会。我一直对猩猩很感兴趣,还喜欢拍摄动物照片。当我在2002年春季得知恢复了到卢旺达的旅游时,我告诉自己,把握住现在,否则将永远没有机会。两个月之后,当我们这个8人旅游团漫步在繁茂的原始森林里时,我与一只正在给孩子哺乳的雌猩猩相距仅3米。它用一种与人类几乎无异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我。我没有想到能够如此近地注视着它们。我们花了一个小时悄悄地跟着它们。我被迷住了。另一只雌猩猩用手慢慢地推我。只有雄性猩猩首领以几声叫声与拍打胸脯的动作向我们显示它的存在。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慢慢走,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如果雄猩猩感觉他们的群体处于危险中,它们就会发起攻击。想想看,体重200公斤的身躯向你扑来,确实够你受的。到了晚上,隔着一段时空距离,我意识到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事情。我的感情非常强烈。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旅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喂食鲨鱼:难以忘怀的经历!”

埃内克·弗利普斯,41岁,记者。“我感到害怕,犹豫起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一条鱼递给它,同时掉过头去。它强有力的下颌合上了,透过锁子甲,我感觉到了它的牙齿。在15米深的水底,我问自己,为何要参加这次喂鲨培训。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潜水员,1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海底奥秘,也曾与不止一只鲨鱼相遇过。我对这些动物很着迷,出发时热情百倍。经过一天的观察,又花一天时间在游泳池里反复练习了应做的动作后,便开始了真正的潜水。穿着10公斤重的锁子甲潜水服,背负着15公斤重的氧气瓶,我下潜到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与2米长的鲨鱼‘相会’————我的教练员告诉我,只要不惹恼它们,这些鲨鱼就不会伤人。第一次潜水令我疲乏不堪,我放鱼放得太快,鲨鱼们变得急不可耐,着实把我吓坏了。第二天,我感觉自在了一些,喂给鲨鱼一些大鲱鱼,甚至还抚摸了它们,当然我是十分当心的。这次经历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在北极,并不是那么艰苦”

迪迪埃·勒巴,36岁,医生。与北极的约会是4月初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朗伊尔城开始的。探险小组要先到达俄罗斯的巴内奥基地。几顶帐篷在大浮冰上搭建了起来。这里没有固定的构造,一旦浮冰开裂,必须能够快速转移。迪迪埃回忆说:“一想到我们漂浮在北冰洋上,脚下是4000米深的海水,我就感到激动不已。”4月19日清晨,米—8直升机放下了探险小组成员,他们将在此度过一个星期。地狱般的生活开始了。勒巴医生要推、拉甚至是背着雪橇。最糟糕的是冰山脉————两大块冰就可以组成一堵几米高的墙,等待着他们翻越。经过6小时的跋涉,向导宣布天色已晚。于是开始搭建帐篷,将雪收拢到一起,将其融化。第二天,大浮冰被一条大水道切断。勒巴医生说:“我们用滑雪板将船形雪橇两个两个连在一起。没有人逞英雄。”到了晚上,向导宣布,第二天可以到达北极点。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得使劲、出汗……迪迪埃·勒巴回忆说:“我们在16点45分到达了北极点。我们得说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北极,因为没有任何记号标明那个地方。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不过全球定位系统上显示的90度证实了我们的位置。那个时候,我们欣喜无比。”

“扬帆穿越大西洋:超越自己”

索菲·拉达姆,26岁,画家。“最初,这是我父亲的梦想,后来也成了我的梦想。”索菲·拉达姆如是解释道。这名年轻的女画家乘坐一艘长11.72米的帆船,从地中海沿岸的旺德尔港出发,经过直布罗陀和加那利群岛,横穿大西洋。与她一起旅行的还有安妮、萨比娜和皮埃尔,他们都是学生。旅程持续了一个月,“不能过于匆忙”。每个成员都要做所有事情:操纵,航行,六小时值班制,维修,做饭……索菲说:“我们疯狂地学习一切。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尽可能地多出力,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团结,保持良好气氛。”然而,问题还是接踵而来。索菲曾使船搁浅到一处沙滩,还有一次她掌舵时,正是晚上,帆船行驶在海洋中央,而前桅的支索断了,导致帆落入水中。索菲说:“需要超越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我很喜欢艰难一些的处境,例如当船搁浅或者将船从5米高的浪中救出时。”他们在旅程中没有遇到太多的信风,还有一天风平浪静,他们得以潜入到海中“游玩”。远离所有陆地,在深海下,尽管有光线透过海水射下来,索菲还是没有在那里逗留太长时间。她保存了与海豚一起在夜里航行的图像,还有巨大的鳐鱼,虎鲸和鲨鱼……一天早上,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块绿宝石,那是马提尼克岛。索菲说:“我看了看身后的大海。现在,我愿意独自一人重新完成这次旅程。”

“失重的晕眩感”

约翰·冯·迈斯特,48岁,商人。“‘20秒’,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嘟嘟哝哝的声音。20秒之后,我将与其他11名游客一起,体验失重的感觉。在我身边,德国女子安娜感觉有些不适;中国人陈想展开一面国旗,拍照留念。我们是在莫斯科附近加加林中心上空海拔9000米的地方。发动机的声音逐渐减弱。一个手势就让我飞腾起来,触到了天花板。‘5秒’:得赶快回到减震垫上。一名机组成员紧紧抓住完全不知所措的安娜。整个体验过程持续30秒钟。之后,发动机重新启动。” 深海探险:对于新手来说,在下潜到深海之前,接受三天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宇航员训练:为了模拟失重状态,宇航中心在飞机上安排了此类飞行。

“潜入海底洞穴”

贝恩德·乌韦·加尔赖因,60岁,律师。“要到达墨西哥的海底淡水洞穴,先要穿过丛林。一群群蚊子向我们————三名潜水员和一名向导发起攻击。我的装备重20公斤,潜水服紧贴在身上。到达目的地之后,向导告诉我们,这些洞穴以前是玛雅人的饮用水蓄水池。洞穴是在最后的冰河期由于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整个尤卡坦半岛的下面。我们最后潜到了一个满是清澈的水的洞穴前。我们鱼贯进入,因为那里很窄。洞穴的入口在水面下5米处。一根绳子固定在洞壁上。向导警告我们:‘有几名潜水员在这里失踪了,因为他们走得太远。’有的时候,光线会从洞穴的裂缝中照射下来。突然,我开始上浮,因为稳定背心里气体太多。 ‘咣啷!’我撞在了洞顶。的是,我没有损坏钟乳石。我重新落下来。潜水35分钟之后,我们重新见到了白天的阳光。”

“勃朗峰,艰苦旅程”

达尼埃尔·迪昂,45岁,记者。“我们的目光固定在勃朗峰(欧洲最高峰,海拔4808.45米)上。我们一行6人,从沙莫尼山谷注视着勃朗峰。太壮丽了。我们就是为了它才来到这里的。高山向导菲利普·博纳诺解释说:‘走这条路对人是一种锻炼。一周内,你们将学到所有能让你们登上峰顶的技术。’四天之后,已经受过锻炼的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乘坐游览列车上山后,距离登山运动员的高山小屋还有5个多小时的路程和1500米的高度差。攀登的过程很顺利。第二天凌晨两点,高山小屋里人声鼎沸。之后,我们再次上路。目标是海拔4808米的地方。没有人讲话,只能听到防滑鞋在尚未解冻的积雪上的摩擦声。心跳加速了。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理由停下来。但我们不能冻僵,得慢慢地前进。我们的思维凝固了,在严寒中耸肩缩颈,呼吸困难。‘跟着脚印走。’向导不住地低声提醒我们。终于成功了!10点4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峰顶。景观雄伟壮丽。强风吹走了冰冻的雪。但有些人说,最艰苦的事情还在后头:下山回到山谷。”

“对沙漠马拉松的喜好”

马克·卢布坦,40岁,记者。“精疲力竭,灰心丧气,口渴难耐,烈日如火。瘫倒在破烂的帐篷下,我问自己,到底在这里干什么。我第一次参加的沙漠马拉松是一场可怕的旅程。但是,在其他经验老到的运动员的支持下,我重新出发了,并最终爱上了这个超越自我的天地。也正是在这里我明白了,走完这条‘勇敢者之路’不仅仅是出于爱好,更是一种使命。沙漠马拉松全长220公里,分为6个阶段———完全依靠自给自足。也就是说,运动员得在背包里带上必要的装备和一周的饮食。沙漠马拉松与其说是一场竞赛,不如说是一次探险,是一个培养团结精神、超越自我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峡谷、无垠的沙丘、绿洲上地毯一样分布的村庄、来去自由的单峰驼和飞翔的鹳。沙漠马拉松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治疗————只不过你无法从中全身而退。证据?你看我,已经参加了四次沙漠马拉松,但我还打算在2005年吹灭沙漠马拉松20岁生日的蜡烛。”

“参加环法自行车赛”

马特·安热,36岁,记者。“我们几千人在马路上等待着出发信号。一小时之后,阿兰·普罗斯特第一个冲出去。3000名自行车运动员蜂拥而出,而我还没来得及蹬车。长9公里的马路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向佩尔山口发起进攻时,在我面前蜿蜒而上的公路上已经布满了‘星星点点’。5小时过后,臀部的不适消失,双腿变得与心血管系统协调一致。我开始攀爬图尔马莱山口———上升的道路似乎无穷无尽。接下来的下坡路让我兴奋无比。在最后一个山口,我休息了一会儿,以做最后冲刺。在那里,我找到了和我一起出发的伙伴。出发120公里之后,我们就失散了。离终点线不远了,我调动全身力量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我是第17名到达终点的,历时11小时35分钟。第二天,维朗克(法国著名自行车选手)仅花6个小时就完成了同样的212公里路程……”

“F1赛车,魅力非凡!”

斯特凡·萨姆森,28岁,记者。“英国银石赛道,上午11点。我笨拙地坐进赛车的斗形座里。方向盘上裹着天鹅绒,车上满是电子器件、发光二极管和开关,还有一个不比Game—Boy大的液晶屏,内部空间减到了最小。我坐在里面感觉很舒适,就好像在一个出了故障的电梯里。当然了,我的安全带还没有扣好。景色如何?我只能看到挡风玻璃————几乎就在我的眼皮底下,还有远处的两只巨大的轮子。点火。夺得F1世界冠军的法拉利赛车发动了。我心里兴奋异常。我小心地踩下了油门,赛车便驶了出去。发动机像只巨猫一样,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速度迅速增加。是时候了。我将油门踩到底,感觉自己猛然向下一个弯道冲去。太惊人了!发动机达到了17000转/分钟,功率为850马力。但我不能让车超速行驶,因为它上了150万欧元的保险。弯道都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根本无法看清。制动装置几乎要弄断了我的肋骨。不到5秒钟,车速就达到了200公里/小时,而防滑系统纠正着我的哪怕一丁点失误。太神奇了。毫无疑问:即使赛场上的最后一名赛车手,他也是英雄。向他们脱帽致敬!”

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有谁?他有什么探险经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你是涪X十四中十四班的吧?丁老师布置的作业吧?看在同学的面上,给分吧!

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100字到200字)

波利比奥斯

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希腊军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引导他加入到探险的行列之中。在大约60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和撰写罗马帝国史。波利比奥斯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亲眼目睹了他书中所描述的地方和。例如,他经历了公元前146年北非迦太基城的毁灭。

波利比奥斯欲阐明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影响它周围国家的。他并不只是依据自己的见解或其他人的著作。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旅行,到了小亚细亚、埃及、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一路探究罗马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他重视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如何从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波利比奥斯没有去探测未知的地区,而是彻底调查了罗马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实情。

波利比奥斯撰写的历史著作共40卷,其中只有5卷原著(他整套著作的写作)保存了下来。但许多年来,其他各卷的部分篇章已被发现并重印。

左图:这幅出自罗马庞培城的壁画,展示了一座靠近海边的教堂。波利比奥斯在航行途中一定常常看到这种景色。

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远征罗马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感受汉尼拔军队所面临的境况,波利比奥斯亲自作了一次旅行。

斐尔南·德·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斐尔南·德·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480年,他出生于葡萄牙。在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之前,他曾花了几年工夫学习航海。1519年9月,配备着约250名船员的5艘船启航了。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在阿根廷巴塔哥 尼亚海岸外,遇风暴失事。接着麦哲伦手下的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左图:在这幅1650年的地图上,标有分隔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的麦哲伦海峡。

剩下的3艘船继续航行,通过一条将南美洲大陆和南端火地开的狭窄海峡。这条海峡现称为麦哲伦海峡。这3艘船在横渡太平洋时供应品短缺,但比这更糟糕的事接踵而至。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最后,一艘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船长率领下的“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宣告结束,但失去了它的率领者。

太平洋这一名称是斐尔南·德·麦哲伦起的[巴尔沃亚称它为“大南海”]。远航队一驶过惊涛骇浪的麦哲伦海峡,便发现海面平静,风势稳定、平和,一路载送他们西行。这正是麦哲伦所断定的和平之洋,即太平洋。

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

当斐尔南·德·麦哲伦在他史诗般的环球航行途中被人后,胡安·塞巴斯安蒂安·德尔·卡诺接管了这支探险队。

左图:这幅世界地图绘于15世纪,当时德尔·卡诺尚未远航归来。

德尔·卡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西班牙水手。当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19年启航时,他担任5艘船中一艘船的船长,但他也是途中的主谋之一。德尔·卡诺后因未败露而幸免于难。

麦哲伦死后,德尔·卡诺面临着一个难题:出发时的250人只剩下了108人,这么少的人难以配备留下3艘船。因此,德尔·卡诺决定烧掉一艘船,然后他们经香料群岛(即今马鲁古群岛—译注)回国。另一艘“特里尼达特号”决定向东行驶,返回美洲。德尔·卡诺他们最后只剩下18个人,于1522年9月回到家乡,这时距启程之日差不多已有3年时间。?

尽管与麦哲伦一起有过一段可怕的经历,胡安·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于1526年再度出海航行,驶往香料岛。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运回值钱的香料,但运气不佳。远征队队长在途中死亡,由德尔·卡诺接任。但他自己也在途中去世。

古今中外有哪些探险家?并介绍其故事

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另外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讲述探险家的故事按照古今中外 的顺序依次写下来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请举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探险家和他们的事迹,简单说说就行.在说说探险的意义.谢谢

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1. 麦哲伦的故事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 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 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 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 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 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 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 洋航行的人。他以 3 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 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 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 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2..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 139 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 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 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 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 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 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 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 被称为“丝绸之路”。 3..玄奘的故事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 16 年, 行程达 6·4 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 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玄奘在旅途中 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 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 冻死。 4..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 ,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 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游历名山大川,历时 30 余年,不畏艰险,足迹遍布今江苏、浙江、江西、两广,及云贵高原等 17 省。 每到一地,即按日记事,将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裁的游记。对各地的山形地貌、 川河源流及地质、气候、物产、民俗等深入进行探索,详尽记述。他详细考察了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农业利用,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第 一人。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1641),徐霞客病故。其遍访各地的游记,由季会明 等人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 。 5.刘雨田的故事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 年 2 月 26 日生于河南葛 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 年 5 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 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 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 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 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 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 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险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 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 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 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和考古等多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 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主义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 城漫记》 《丝路纪行》 《神秘的罗布泊》 《穿越死亡之海》 《世界第三极探险记》 《探 险生涯》等。 6.长江第一漂-------尧茂书肯·沃伦(美)正式向中国申请漂流长江,尧茂书首先呼吁:长江是中华 民族的母亲河,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长江的首次漂流。1985.6,尧茂书经过一 年的准备后,自费奔赴长江源头,开始单人漂流长江的壮举。7.24,行程 1300 公里后在江通珈峡翻船遇难,32 岁。尧茂书的牺牲,震动了 80 年代的中国 青年,要求继承尧茂书的遗志,完成长江全程漂流,实现由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 的壮举。 7.徒步壮士余纯顺,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他的理想 是走访遍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 56 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 他的行程达 4 万多公里, 足迹踏遍 23 个省市自治区。 访问过 33 个少数民族, 发表游记 40 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 8 千余幅。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 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 。1996 年 6 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泊沙漠。对于徒步探险的人, 这是个死亡地带, 几乎没有人曾经走过去。 余纯顺要徒步穿越。 他走进了罗布泊, 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沙尘暴。余纯顺悲壮遇难。 8.斯文赫定(1865 年~1952 年) 斯文赫定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 16 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 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 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 名之誉。 斯文·海定最重要的一项发现, 1894 年~18 年在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 是 漠探险时得到的。他解开了环绕罗布泊这个咸水湖盆地的位置之谜。 1900 年,斯文·海定在沙漠中发现了楼兰城遗迹。1905 年,他重访西藏后, 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河的发源地。斯文·海定继续旅 行,直到 60 多岁。他撰写了许多本关于自己长途旅行的书。这使他成为 20 世纪 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 在探险旅行中,斯文·海定收集了 8000 多个岩石标本 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的斯文·海定基金 会。 9.哥伦布 哥伦布(145l-1506),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现的先驱者。他出生于意 大利热那亚, 从小就向往着海上航行, 尤其喜欢读 《马可·波罗游记》 。 《马可·波 罗游记》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印度等这些东方国家。在他的眼里,这些富庶的东 方国家简直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通过阅读《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一直幻想有朝一日能够远游世界,去亲自 游历那诱人的东方乐园。 今天, 当人们谈起美洲的时候, 总忘不了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哥伦布。 1493 年 3 月 15 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新大陆是欧洲人於 15 世纪末发现美洲 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后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 来讲是陌生的, 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 在。现在的美国部分地图就是他发现的~ 10.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南森 第一个证实北极是海洋的探险家 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和政治家。他由 于 1888 年跋涉格陵兰冰盖和 1893-1896 年乘“弗雷姆”号横跨北冰洋的航行而 在科学界出名。南森还因为从西伯利亚、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遣返 50 万名战俘 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国遭受饥饿的人民(1921-1923)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 (1921-1922)。1895 年 3 月 14 日,他们告别了船上同伴,带上 28 条狗、3 架雪 撬、2 条皮舟、1 个帐篷和足够 100 天吃的用的粮食和物品,往北前进,于 4 月 8 日到达了北纬 86°13ˊ6"的地方,创造了新的北进记录,成了 19 世纪中最接 近北极点的人。然而,由于春天逼近,冰雪开始融化,无法继续前进,他们只好 返回。倒霉的是,路上又迷失了方向,经过艰苦跋涉,直到 8 月底才好不容易到 达了法兰士约瑟夫地。他们靠打猎为生,顽强度日,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石屋里住 了整整 8 个月,度过了第三个冬天。后来总大,地遇到了英国探险队而 得救,于 1896 年 8 月 13 日回国。事有凑巧,就在这一天,“符瑞姆”号也从斯 匹次卑尔根岛以北的冰层中挣脱出来,经过长达 35 个月的航行之后,终于安全 地回到了挪威的特罗姆瑟港。在这期间,他们最北曾经漂流到北纬 85°55ˊ的 地方,不仅船体完好无损,而且所有人员也都安然无恙,取得了相当丰富的观测 资料,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11.和平的使者 郑和 和平的使者----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 1405 年 7 月 11 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 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 中国同东南亚、 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 一直到 1433 年 (明宣德 8 年) , 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 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 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 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 80 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 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是和平亲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凸显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平的姿态面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这三十年之中,外国的货品、药物与地理知识,以空前的速度输入中国, 相对地,中国也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间和影响力。 12.事迹简介: 哥伦布(西班牙) 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葡萄牙) 环绕地球航行 斯文赫定(瑞典) 发现楼兰古城 南森(瑞典) 探险北极 阿蒙森(挪威) 第一个到达南极斯科特(英国) 第二个到达南极 13、 柯受良(台湾) 飞人时间:19 年 6 月 1 日 飞越黄河 时间:2002 年 10 月 1 日 飞越布达拉宫广场

向大家介绍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及经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公元1451~公元1506

哥伦布在寻找由西欧通往亚洲的西行之路时无意中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比他本人可能预料的还要大。他的这一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和原材料。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

哥伦布事迹的梗概是众所周知的。1451年他出生在意大利热耶亚(Genoa)。长大后当上了舰长,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终于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他坚决要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女皇,女皇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

他的大小船只于1492年 8月 3日由西班牙启航,第一站到了位于非洲海岸线附近的卡那利群岛。9月6日从该岛出发向西航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航程,水手们感到万分恐惧,想要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1492年10月12日陆地才显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翌年3月哥伦布返回西班牙。这位凯旋而归的探险家被授予最高的荣誉。随后他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妄图找到直接通往中国或日本的航线。哥伦布坚持认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往东亚的道路,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那不是通往东亚的道路,而他还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伊莎贝拉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普遍谣传说他在贫困中丧生,这是毫无根据的。1506年他去世时相当富裕。

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对欧洲历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比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还要大。1492年是每个学童都知道的年份。但是把哥伦布在此册中排得这样高,很可能会有几种反对意见。

一种反对意见是: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海盗水手雷弗·艾利克逊早在他几百年前就到达了美国。似乎可以相信,在这个海盗水手和哥伦布期间,还有其他几位欧洲人穿越过大西洋。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雷弗·艾利克逊相对说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有关他的发现的消息从未被广为流传过,也没有引起欧洲和美国发生过任何大变化。但是哥伦布发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就有许多次到新大陆的探险行程,于是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开始了,这些都是他的发现所引起的直接结果。

与本书中的一些其他人物一样,哥伦布的要害处是即使没有他,他的发现别人也会做出。十五世纪的欧洲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通商贸易向四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探险活动。事实上,葡萄牙人在哥伦布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新道路。

似乎确实有可能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推迟很长时间。但是如果说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

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反对意见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许多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学说在许多世纪以前就由希腊哲学家们提出过,又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坚决赞成,因而是会得到十四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承认的。不过哥伦布并不因证明地球是圆的而闻名(事实上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真正成功),而是因发现了新大陆而闻名的。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和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性格并不完全为世人所喜爱。他格外贪婪。事实上他一时不能说服伊莎贝拉给他提供经费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贪得无厌,总是讨价还价。另外他对待印地安人残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尽管如此,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他可能是不公平的。但这不是一部历史上品格最高尚的人物册,而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依这一标准,哥伦布应该名列前茅

哥伦布的船队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可有字数限制?

古代中国探险家——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近代外国探险家——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